3月11日,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決定在核酸檢測基礎上,將抗原檢測作為補充。其中提到,社區居民有自我檢測需求的,可通過零售藥店、網絡銷售平臺等渠道,自行購買抗原檢測試劑進行自測。
國家衛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專家在昨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新冠病毒低流行的區域,新冠病毒的抗原檢測會檢出比較多的假陽性,因此建議一般人群如果沒有出現癥狀,如果沒有相關流行病學旅居史的情況下,不要隨便做新冠病毒抗原檢測。
國家衛健委:一般人群不要隨意做抗原檢測
專家說,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新冠病毒流行率低于1%,如果以一個敏感性80%、特異性97%的抗原檢測試劑為例,在病毒低流行的地區的千萬人口城市做大規模人群普篩,會篩查出30萬個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的病例,但是在這30萬個陽性中,只有9個是真的陽性病例,其他的是大量的“假陽性”。但這種情況下,抗原檢測結果是陰性的話,就是相對更可靠的。
但是,如果我們是在一個病毒流行率在5%的地區去做抗原檢測,那么做出的結果將是,100個抗原檢測結果陽性的人中,60個人是真陽性,另外40個是假陽性。這種情況下,陽性病例漏檢的概率不超過1%。
因此,“抗原檢測應該用在病毒傳播高風險、高流行,存在聚集性感染的地區,一般人群不要隨意去做抗原檢測。”專家說。
那應該如何正確的使用新冠抗原檢測呢?我們醫務工作者在新冠抗原檢測的使用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與大家分享國家衛生健康委內部培訓使用的《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解讀》2個課件。
新型冠狀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