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需重點關注傷口護理、感染預防、營養補充和心理調適四大方面。產后6周內是身體恢復的關鍵階段,科學護理能有效降低并發癥風險。
傷口護理包括會陰側切傷口和剖宮產切口兩類。會陰傷口需每日用流動溫水沖洗2-3次,如采用高錳酸鉀坐浴應嚴格按醫囑配比濃度。剖宮產傷口術后7天內保持敷料干燥,出現滲液或紅腫需及時就醫。兩種傷口均需觀察有無異常出血、化膿或裂開跡象。
感染預防需落實三項措施:惡露觀察應記錄顏色變化血性→漿液性→白色、氣味異常提示感染可能;體溫監測每日2次,超過38℃需警惕產褥感染;個人衛生方面建議純棉透氣內衣每日更換,衛生護墊2小時更換一次。
營養補充遵循"三階段"原則:產后1周以小米粥、紅糖水等流食為主;2-3周增加鯽魚湯、豬肝等補血食材;4周后逐步加入阿膠、黑芝麻等滋補品。哺乳期每日需額外補充500大卡熱量,鈣攝入量應達1200毫克。
心理調適需識別產后憂郁2周內自行緩解與抑郁癥持續2周以上的區別。建議家人協助夜間哺乳、每日保證4小時連續睡眠,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等持續癥狀時應尋求心理門診幫助。
特殊情況下需立即就醫:劇烈頭痛伴視物模糊提示子癇前期;單側小腿疼痛腫脹可能為靜脈血栓;產后大出血1小時浸透>2張衛生巾需緊急處理。建議產后42天完成血常規、B超等復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