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綜合征中醫稱“燥證”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中醫治療以滋陰潤燥、調和氣血為主,結合個體體質辨證施治。
中藥內服是核心治療手段。肝腎陰虛型常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中熟地黃、山茱萸滋補肝腎;肺胃陰虛型可選沙參麥冬湯,以北沙參、麥冬潤肺養胃;氣血兩虛者可用生脈飲合四物湯,以人參、當歸益氣養血。臨床需根據舌脈象調整方劑,如兼血瘀加丹參、川芎,兼濕熱加滑石、黃芩。
外治法可緩解局部癥狀。眼干可用菊花、密蒙花煎湯熏洗;口干含服麥冬、石斛代茶飲;皮膚干燥以當歸、白芷煎湯外敷。針灸選取太溪、三陰交等穴位滋陰,配合足三里健脾益氣,隔日治療一次。
飲食調養需長期堅持。推薦食用銀耳羹、百合粥等潤燥之品,適量進食芝麻、核桃等含油脂種子類食物。忌辛辣香燥及溫補類藥物,羊肉、桂圓等熱性食物需控制攝入。
生活養護方面,建議保持室內濕度40%-60%,避免長時間接觸空調環境。適度練習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等動作,促進津液輸布。情緒管理強調疏解郁結,避免憂思過度加重陰傷。
病程超過3個月或合并關節疼痛、肺部病變時,需中西醫結合治療。定期復查血常規、免疫指標,警惕淋巴瘤等并發癥。中藥療程通常需3-6個月,癥狀緩解后可用膏方調理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