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裂孔通常需要進行散瞳眼底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視野檢查和眼壓測量等眼科檢查。視網膜裂孔可能與高度近視、眼外傷、年齡相關性玻璃體變性等因素有關,早期發現有助于預防視網膜脫離等嚴重并發癥。
1、散瞳眼底檢查
散瞳眼底檢查是診斷視網膜裂孔的基礎項目,通過滴注散瞳藥水擴大瞳孔,醫生可全面觀察視網膜周邊部。該檢查能直接發現裂孔的形態、位置及范圍,同時評估是否存在玻璃體牽拉或視網膜脫離跡象。檢查過程無創但可能導致短暫畏光和視物模糊,建議檢查后避免駕駛。
2、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利用近紅外光對視網膜進行高分辨率斷層成像,可精確測量裂孔深度及周圍視網膜水腫情況。該技術對黃斑區裂孔的診斷價值尤為突出,能清晰顯示視網膜各層結構的細微病變,為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依據。檢查時只需將下巴置于儀器托架,全程無接觸無輻射。
3、眼底熒光血管造影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通過靜脈注射熒光素鈉顯影劑,觀察視網膜血管滲漏情況,主要用于判斷裂孔是否合并視網膜血管異常或新生血管。該檢查需在暗室中進行,可能引發短暫皮膚黃染或尿液變色,嚴重過敏體質者需提前告知醫生評估風險。
4、視野檢查
視野檢查通過計算機化程序檢測視網膜對應區域的視功能,可發現因裂孔導致的局部視野缺損。靜態視野計能定量評估缺損范圍,動態視野計則擅長檢測周邊視野變化。檢查需患者集中注意力配合注視光標,結果有助于評估病情進展和治療效果。
5、眼壓測量
眼壓測量包括非接觸式眼壓計和Goldmann壓平式眼壓計兩種常規方法,可篩查裂孔是否繼發青光眼。視網膜裂孔合并玻璃體出血時可能引起繼發性眼壓升高,持續監測眼壓對預防視神經損傷至關重要。檢查時需保持頭部穩定,避免眨眼影響測量準確性。
確診視網膜裂孔后應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減少突然轉頭或低頭動作以防裂孔擴大。日常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A和葉黃素的食物如胡蘿卜、菠菜等,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定期復查眼底至關重要,若出現閃光感、飛蚊癥增多或視野缺損加重等預警癥狀,須立即就醫。根據裂孔位置和大小,醫生可能建議激光光凝或冷凍治療封閉裂孔,預防性治療成功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