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上出現白色米粒狀物體可能與扁桃體結石、化膿性扁桃體炎、皰疹性咽峽炎、念珠菌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等因素有關。這些白色物質通常由食物殘渣、細菌團塊或炎性分泌物構成,部分情況伴隨咽喉疼痛或口臭。
1、扁桃體結石
扁桃體隱窩內脫落的黏膜細胞與食物殘渣鈣化形成硬結,表現為白色顆粒狀物。可能因口腔衛生不良或慢性炎癥導致隱窩擴大所致。無明顯癥狀時無須特殊處理,嚴重者可考慮生理鹽水漱口或耳鼻喉科器械清除。
2、化膿性扁桃體炎
鏈球菌等病原體感染引發扁桃體化膿,膿液在腺窩積聚形成白色膿栓。常伴隨高熱、吞咽疼痛,需通過咽拭子培養確診。治療可選用青霉素類抗生素,配合布洛芬緩解癥狀。
3、皰疹性咽峽炎
柯薩奇病毒感染引起咽部黏膜皰疹破潰,形成白色潰瘍假膜。好發于兒童,具有傳染性,需與手足口病鑒別。通常采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配合康復新液含漱促進黏膜修復。
4、念珠菌感染
免疫力低下者口腔菌群失調時,白色念珠菌過度增殖形成乳白色偽膜。常見于長期使用抗生素或糖尿病患者,確診需真菌鏡檢。治療首選制霉菌素含漱液,嚴重者口服氟康唑。
5、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EB病毒感染導致扁桃體滲出性炎癥,表面覆蓋灰白色膜狀物。特征性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和持續發熱,需通過血常規和嗜異性凝集試驗診斷。主要采取對癥支持,避免劇烈運動預防脾破裂。
日常應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清潔舌苔,飯后用淡鹽水漱口減少細菌滋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飲水維持咽喉濕潤。若白色物質持續存在或伴隨發熱、呼吸困難等癥狀,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排除腫瘤性病變。兒童出現類似表現時家長應注意觀察進食情況,避免強行清除造成黏膜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