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血凝塊脫落需立即采取壓迫止血并就醫處理。血凝塊脫落可能由過度漱口、劇烈運動、凝血功能障礙等因素引起,表現為創面滲血、疼痛加劇或口腔異味。
1、壓迫止血
使用無菌紗布或棉球緊咬傷口30分鐘,保持頭部抬高姿勢。禁止反復吐唾或觸碰創面,避免負壓破壞凝血環境。若出血持續超過2小時或伴隨頭暈心悸,提示需急診處理。
2、局部冷敷
冰袋外敷患側面部15分鐘間歇進行,血管收縮可減少出血量。注意避免凍傷皮膚,冷敷期間禁止熱飲或洗熱水澡等升溫行為。
3、藥物干預
醫生可能開具氨甲環酸片等抗纖溶藥物,或局部應用吸收性明膠海綿。凝血酶原復合物適用于凝血功能障礙者,使用任何藥物均需嚴格遵循處方。
4、感染防控
24小時后可改用氯己定含漱液輕柔漱口,出現膿性分泌物需聯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槽癥表現為放射性劇痛時,需清創后填入碘仿紗條。
5、生活調整
術后48小時內禁煙酒及辛辣食物,選擇溫涼流質飲食。睡眠時墊高枕頭,避免彎腰提重物等增加顱內壓的動作。
拔牙后24小時內唾液帶血絲屬正常現象,但出現鮮紅色持續出血或血塊體積超過豌豆大小需警惕。恢復期應保持每日10小時睡眠,補充富含維生素K的菠菜、動物肝臟等食物促進凝血。兩周內避免使用吸管、吹奏樂器等產生口腔壓力的行為,復診時通過影像學確認骨創愈合情況。糖尿病患者及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需提前告知醫生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