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松的癥狀主要表現為骨痛、身高變矮和骨折風險增加。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隨著病情進展會出現腰背疼痛、關節僵硬,嚴重時可發生椎體壓縮性骨折導致駝背畸形。
骨質疏松的典型癥狀可分為三類。骨痛多發生在腰背部或全身骨骼,表現為鈍痛或酸痛感,尤其在久站、久坐后加重。脊柱變形是特征性表現,患者可能出現身高縮短3厘米以上,逐漸形成駝背姿勢。骨折是嚴重并發癥,常見部位包括椎體、髖部和腕部,輕微外力如咳嗽、彎腰都可能誘發。
骨質疏松患者可能出現夜間小腿抽筋現象,這與鈣磷代謝紊亂有關。部分患者會感到牙齒松動、咀嚼無力,反映頜骨骨質流失。病情進展期可能出現胸廓變形,導致胸悶、呼吸困難等壓迫癥狀。
骨質疏松的疼痛具有晨輕暮重特點,活動后往往加重。脊柱骨折可能表現為突發性劇烈背痛,改變體位時疼痛明顯。髖部骨折后會出現患肢縮短、外旋畸形,嚴重影響活動能力。腕部骨折多發生在跌倒時用手撐地后,出現"餐叉樣"畸形。
骨質疏松癥狀的嚴重程度與骨量丟失速度相關。絕經后女性因雌激素驟降,癥狀往往進展較快。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者可能在數月內出現明顯骨痛。老年人發生髖部骨折后,一年內死亡率可達20%,需要高度重視早期癥狀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