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腫痛可選用甲硝唑、阿莫西林或布洛芬等藥物緩解癥狀。牙齦腫痛通常由細菌感染、局部刺激或全身因素引起,需根據病因選擇針對性治療措施。
細菌感染是牙齦腫痛的常見原因,多與牙菌斑堆積有關。患者可能伴隨牙齦出血、口臭等癥狀。治療需配合口腔清潔,醫生可能開具抗菌漱口水輔助控制感染。牙周膿腫形成時需進行切開引流等專業處理。
局部刺激因素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摩擦等。患者常有咀嚼疼痛、牙齦充血等表現。去除刺激源是關鍵,如調整不合適的假牙、使用牙線清理嵌塞食物。頑固性炎癥可短期使用醋酸地塞米松貼片減輕腫脹。
全身因素如維生素C缺乏、妊娠期激素變化也可能誘發牙齦腫痛。這類情況往往伴有牙齦松軟、自發性出血。建議增加新鮮果蔬攝入,孕婦需加強口腔護理。糖尿病患者出現牙齦腫痛需優先控制血糖水平。
智齒冠周炎引起的腫痛需拍攝牙片評估阻生情況。輕度炎癥可通過生理鹽水沖洗緩解,反復發作或伴有張口困難時建議拔除阻生齒。急性期可配合頭孢類抗生素預防感染擴散。
持續3天以上的牙齦腫痛或伴隨發熱、淋巴結腫大需及時就醫。血液系統疾病如白血病也可能以牙齦腫脹為首發癥狀,需通過血常規等檢查排除。夜間持續性跳痛提示可能發生牙髓炎,需進行根管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