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癥性腸病的主要癥狀包括腹瀉、腹痛、便血、體重下降和發熱。炎癥性腸病通常指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屬于慢性腸道炎癥性疾病,可能由遺傳因素、免疫異常、腸道菌群失調、環境因素和感染等因素引起。
1、腹瀉
腹瀉是炎癥性腸病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且糞便稀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可能出現黏液膿血便,克羅恩病患者腹瀉持續時間較長。腹瀉與腸道黏膜炎癥導致水分吸收障礙有關,嚴重時可出現水電解質紊亂。患者避免攝入高纖維食物和乳制品有助于緩解癥狀,必要時需進行補液治療。
2、腹痛
腹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臍周,呈陣發性絞痛或持續性隱痛。克羅恩病腹痛常位于右下腹,潰瘍性結腸炎多表現為左下腹疼痛。腹痛與腸壁炎癥、腸管痙攣或腸梗阻有關。熱敷腹部和少量多餐可減輕不適,急性發作時需禁食并就醫。
3、便血
便血表現為糞便中混有鮮血或排出暗紅色血便,潰瘍性結腸炎便血癥狀更為明顯。長期便血可能導致貧血,出現乏力、頭暈等癥狀。便血源于腸道黏膜潰瘍出血,需與痔瘡等疾病鑒別。患者應保持肛門清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嚴重出血需輸血治療。
4、體重下降
體重下降與營養吸收障礙、食欲減退和代謝增加有關。克羅恩病患者因小腸受累更易出現營養不良,可表現為消瘦、貧血和低蛋白血癥。建議采用高蛋白、高熱量、低渣飲食,必要時進行腸內或腸外營養支持。
5、發熱
發熱多為低至中度熱,與炎癥反應和繼發感染有關。克羅恩病可能出現瘺管或膿腫導致高熱。發熱期間需監測體溫變化,補充足夠水分,避免自行服用退熱藥掩蓋病情。持續發熱提示疾病活動或合并感染,需及時進行抗感染治療。
炎癥性腸病患者需長期規范治療并定期復查腸鏡,日常應保持飲食清淡,避免生冷辛辣食物,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適當進行散步、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改善腸道功能,但需避免劇烈運動。保持規律作息和良好心態對控制病情有積極作用,出現癥狀加重或新發癥狀應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