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腸癌可通過直腸指檢、腸鏡檢查、影像學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病理活檢等方式確診。低位直腸癌通常由遺傳因素、不良飲食習慣、慢性炎癥刺激、直腸息肉惡變、長期吸煙酗酒等原因引起。
1、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是初步篩查低位直腸癌的重要方法,醫生通過手指觸診可發現距肛門7厘米以內的直腸腫塊。檢查時患者需采取膝胸臥位或側臥位,醫生會評估腫塊的質地、活動度及與周圍組織關系。該方法簡便經濟,但對高位直腸病變檢出率有限,需結合其他檢查手段。
2、腸鏡檢查
結腸鏡檢查能直觀觀察直腸黏膜病變,通過內鏡取活檢進行病理診斷。檢查前需進行腸道準備,服用瀉藥清潔腸道。腸鏡可發現早期微小病灶,同時能切除癌前病變如腺瘤性息肉。對于疑似病例,建議選擇放大染色內鏡提高早期癌識別率。
3、影像學檢查
盆腔MRI可清晰顯示腫瘤浸潤深度及周圍淋巴結轉移情況,是術前分期的重要依據。CT檢查有助于發現遠處轉移灶,評估手術可行性。經直腸超聲能判斷腫瘤侵犯腸壁層次,對早期癌分期準確性較高。影像學聯合應用可提高診斷精確度。
4、腫瘤標志物
癌胚抗原檢測對直腸癌診斷特異性不高,但可用于監測治療效果和復發。糖類抗原199等標志物升高時需警惕惡性腫瘤可能。腫瘤標志物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綜合判斷,不能作為獨立診斷依據。
5、病理活檢
通過腸鏡或手術獲取的組織標本進行病理檢查是確診金標準。病理報告需明確腫瘤分化程度、浸潤深度、切緣情況及脈管神經侵犯等。免疫組化檢測可輔助判斷分子分型,為靶向治療提供依據。活檢陰性但臨床高度懷疑時需重復取材。
建議40歲以上人群定期進行腸癌篩查,有家族史者應提前至35歲。日常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限制紅肉及加工肉制品,戒煙限酒。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時須及時就醫,避免延誤診斷。確診患者應遵醫囑完成全面檢查,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