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長類似痘痘的東西可能是毛囊炎、皮脂腺囊腫、痤瘡、濕疹或接觸性皮炎等原因引起的。這些情況通常表現為局部紅腫、疼痛或瘙癢,部分可能伴隨膿液滲出。
1、毛囊炎
毛囊炎是耳根長痘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主要由細菌感染毛囊導致。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常因局部清潔不足、出汗過多或刮擦刺激誘發。典型表現為紅色丘疹,頂端可能有膿頭,伴有觸痛感。輕度毛囊炎可通過局部熱敷和保持清潔緩解,嚴重時需使用莫匹羅星軟膏等外用抗生素。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囊腫因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內積聚皮脂分泌物。耳根部位皮脂腺豐富,囊腫初期為無痛小結節,繼發感染時會紅腫疼痛。囊腫較小且無感染時可觀察,若反復發炎或增大需手術切除。避免擠壓可降低感染風險,繼發感染時需配合頭孢氨芐等口服抗生素治療。
3、痤瘡
痤瘡好發于皮脂腺密集區域,耳根部位也可能發生。與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分泌旺盛有關,表現為黑頭粉刺或炎性丘疹。局部使用維A酸乳膏可調節角質代謝,過氧苯甲酰凝膠能抑制痤瘡丙酸桿菌。日常需避免高糖高脂飲食,保持皮膚清潔但不過度去油。
4、濕疹
耳部濕疹多與過敏或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相關,表現為紅斑、丘疹伴劇烈瘙癢。接觸鎳制耳環、洗發水等過敏原可能誘發,反復搔抓會導致滲出結痂。治療需避免接觸刺激物,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抗炎,嚴重時口服氯雷他定緩解瘙癢。保持耳部干燥,沐浴后及時擦干褶皺部位。
5、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由直接接觸致敏物引起,如耳機材質、染發劑等。皮損邊界清晰,呈現紅斑、水皰伴灼熱感。明確并遠離過敏原是關鍵,急性期可用爐甘石洗劑收斂止癢,滲出明顯時配合硼酸溶液濕敷。反復發作需做斑貼試驗明確過敏原,必要時短期使用地奈德乳膏控制炎癥。
耳根長痘樣皮疹需注意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用手抓撓或擠壓。選擇溫和無刺激的潔面產品,清潔時注意耳后及耳廓褶皺處。佩戴耳機、眼鏡等物品前應清潔消毒,過敏體質者慎用金屬飾品。飲食宜清淡,減少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攝入。若皮疹持續不愈、迅速擴大或伴隨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排查帶狀皰疹等特殊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