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療主要通過體外放射治療和腔內放射治療兩種方式實施,具體操作流程包括體位固定、影像定位、靶區勾畫、劑量計算、治療實施等步驟。放療方案需根據腫瘤分期、位置及患者身體狀況個性化制定,通常分25-30次完成,每周5次。
1、體位固定
患者需佩戴熱塑面罩固定頭部,確保每次治療位置一致。面罩根據患者面部輪廓塑形,治療全程需保持靜止。體位固定是放療精準度的基礎,可減少正常組織受照劑量。
2、影像定位
采用CT模擬定位機掃描鼻咽及頸部區域,獲取三維影像數據。必要時會結合MRI或PET-CT圖像融合技術,精確顯示腫瘤范圍與周圍重要器官的位置關系。
3、靶區勾畫
放射醫師在影像上標記腫瘤靶區及需要保護的正常組織,包括原發灶、轉移淋巴結等臨床靶體積,并外放一定邊界形成計劃靶體積。需特別注意保護腦干、脊髓、腮腺等敏感器官。
4、劑量計算
物理師使用治療計劃系統設計照射方案,通常采用調強放療技術。通過多角度照射野和劑量權重調整,使高劑量區與靶區高度適形,同時控制周圍正常組織受量在安全范圍內。
5、治療實施
患者按計劃接受直線加速器照射,每次治療前需進行影像驗證。治療過程中設備會圍繞患者旋轉,從不同角度投射射線。實際照射時間約5-10分鐘,全程無痛感但需保持絕對靜止。
放療期間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含氟牙膏預防放射性齲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治療后可能出現口干、黏膜炎等反應,可通過霧化吸入、康復新液含漱緩解。建議定期復查血常規,加強高蛋白飲食如魚肉、蛋奶,適度進行頸部功能鍛煉。若出現持續發熱或嚴重吞咽困難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