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側邊長肉包可能與毛囊炎、皮脂腺囊腫、癤腫、鼻息肉、基底細胞癌等因素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避免自行擠壓或處理。
1、毛囊炎
毛囊炎是細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癥,常見于油脂分泌旺盛或清潔不當部位。表現為紅色丘疹伴疼痛,可能形成膿頭。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藥膏。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導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腫,觸診有彈性感,表面可見黑頭樣開口。繼發感染時會出現紅腫熱痛。未感染時可觀察,感染期需抗炎治療,頑固性囊腫需手術完整切除囊壁。
3、癤腫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深部毛囊炎,初期為硬結,逐漸形成膿腫伴劇烈跳痛。切忌擠壓以免感染擴散,早期可熱敷促進化膿,成熟后需切開引流。嚴重者需口服頭孢克洛等抗生素。
4、鼻息肉
鼻腔黏膜長期炎癥刺激形成的良性腫物,多呈半透明灰白色,可能伴隨鼻塞、嗅覺減退。需鼻內鏡檢查確診,輕度可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控制,體積較大或影響呼吸時需手術切除。
5、基底細胞癌
多見于中老年人日光暴露部位,表現為珍珠樣光澤的結節,可能伴有潰瘍或毛細血管擴張。需病理活檢確診,早期手術切除預后良好。長期未治療可能局部浸潤破壞鼻部結構。
日常應注意保持鼻部清潔,避免頻繁觸摸或擠壓腫塊。洗臉時動作輕柔,選擇溫和無刺激的潔面產品。飲食宜清淡,減少辛辣油膩食物攝入。外出做好防曬措施,定期觀察腫塊變化情況。若出現快速增大、破潰出血、疼痛加劇或伴隨發熱等癥狀,須立即就醫排查惡性病變可能。鼻腔不適者可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保持黏膜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