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鱗狀細胞癌可通過手術切除、光動力療法、局部藥物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等方式治療。皮膚鱗狀細胞癌通常由長期紫外線暴露、免疫抑制、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慢性炎癥刺激、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手術切除:
手術是皮膚鱗狀細胞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包括莫氏顯微手術和廣泛局部切除術。莫氏手術通過逐層切除并即時病理檢查,確保徹底清除癌細胞的同時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廣泛切除術適用于較大病灶,需切除腫瘤及周圍安全邊緣的正常皮膚。
2、光動力療法:
光動力療法適用于淺表型或早期病灶,通過局部應用光敏劑后特定波長光照激活,選擇性破壞癌細胞。該方法創傷小且能保留皮膚美觀,但對浸潤性病灶效果有限,需配合其他治療方式。
3、局部藥物治療:
5-氟尿嘧啶軟膏、咪喹莫特乳膏、雙氯芬酸凝膠等局部藥物可用于淺表型或癌前病變。藥物通過干擾癌細胞DNA合成或激活局部免疫反應發揮作用,需持續使用數周至數月,可能出現皮膚刺激等不良反應。
4、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適用于手術困難部位或高齡患者,采用電子線或X線進行病灶靶向照射。該方法能有效控制腫瘤進展,但可能引起放射性皮炎等副作用,通常作為手術禁忌患者的替代方案。
5、靶向治療:
針對晚期轉移性患者可采用西妥昔單抗、帕尼單抗等EGFR抑制劑,或PD-1/PD-L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靶向藥物通過阻斷腫瘤生長信號通路或激活免疫系統發揮作用,需結合基因檢測結果個體化用藥。
皮膚鱗狀細胞癌患者需嚴格防曬,每日使用SPF50+廣譜防曬霜并穿戴防護衣物。飲食建議增加富含維生素A、C、E的深色蔬果及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限制加工肉類攝入。術后患者應定期進行皮膚自檢和專業隨訪,監測復發跡象。適度進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功能,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傷口張力增加。護理重點包括保持創面清潔干燥,使用醫用敷料促進愈合,觀察是否出現紅腫滲液等感染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