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氫鈉可通過口服給藥、靜脈注射、外用沖洗、調節飲食、控制劑量等方式使用。碳酸氫鈉通常由代謝性酸中毒、胃酸過多、尿酸結晶、局部感染、電解質失衡等原因引起。
1、口服給藥:碳酸氫鈉片劑常用于中和胃酸,緩解燒心癥狀。針對輕度代謝性酸中毒,可短期服用碳酸氫鈉片調節酸堿平衡。口服時需用溫水送服,避免與酸性物質同服。長期大劑量使用可能引起堿中毒,需監測血液pH值。
2、靜脈注射:嚴重代謝性酸中毒患者需靜脈滴注碳酸氫鈉注射液。該方式能快速糾正血液pH值,常用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或腎功能衰竭患者。注射過程中需密切監測電解質水平,防止出現低鉀血癥或高鈉血癥等并發癥。
3、外用沖洗:3%-5%碳酸氫鈉溶液可用于皮膚真菌感染沖洗,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婦科常用碳酸氫鈉坐浴治療外陰瘙癢,口腔科用于含漱緩解口腔潰瘍疼痛。外用時應控制溶液濃度,避免黏膜刺激。
4、調節飲食:日常可通過食用蘇打餅干、堿性礦泉水等食物補充碳酸氫鹽。尿酸結石患者建議每日飲用檸檬酸鈉水,幫助堿化尿液。飲食調節需配合定期尿液pH檢測,維持pH值在6.2-6.8區間。
5、控制劑量:成人每日口服劑量不超過2000mg,靜脈注射按1-2mmol/kg計算。腎功能不全者需減量使用,避免鈉負荷過重。用藥期間出現手足抽搐、呼吸減慢等堿中毒癥狀應立即停藥。
碳酸氫鈉使用期間建議保持低鹽飲食,每日鈉攝入量控制在3g以內。適當增加鉀含量高的香蕉、菠菜等食物攝入,預防低鉀血癥。避免劇烈運動后立即服用碳酸氫鈉,防止加重電解質紊亂。長期使用者每月應檢測腎功能和電解質,出現持續性頭痛或水腫需及時就醫。儲存時需密封防潮,溶液制劑開封后24小時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