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勞損可能由長期姿勢不良、急性扭傷未愈、腰部受涼、腰椎退行性變、慢性炎癥刺激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局部疼痛、活動受限、肌肉痙攣、壓痛敏感、反復發作等癥狀。
1、局部疼痛:
腰部出現持續性鈍痛或酸脹感,久坐久站后加重,平臥時減輕。疼痛多集中在腰骶部,可能向臀部放射,咳嗽或打噴嚏時疼痛加劇。熱敷或輕度按摩可暫時緩解癥狀。
2、活動受限:
腰部前屈后伸幅度減小,轉身、彎腰動作遲緩。患者常需手扶腰部緩慢起身,嚴重時無法完成系鞋帶等日常動作。晨起時僵硬感明顯,活動后稍緩解但易疲勞。
3、肌肉痙攣:
患側腰肌呈條索狀緊張,觸摸有硬結感。突發劇烈活動可能誘發肌肉保護性收縮,表現為腰部"閃痛"后不敢活動。痙攣發作時可見腰部向患側傾斜的代償姿勢。
4、壓痛敏感:
髂嵴后緣、腰椎橫突等肌肉附著點存在明顯壓痛點,按壓時疼痛向周圍擴散。急性期局部皮膚溫度可能輕度升高,深層肌肉組織有腫脹感。痛點封閉注射可快速緩解癥狀。
5、反復發作:
癥狀常與勞累程度相關,陰雨天易加重。緩解期仍存在腰部無力感,輕微扭傷即可誘發疼痛。長期未愈者可能伴隨臀肌或腿肌代償性酸痛。
建議每日進行腰部核心肌群訓練如五點支撐、臀橋運動,避免搬運重物及突然扭轉動作。飲食注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D,可適量食用牛奶、深海魚、堅果等食物。睡眠時選擇中等硬度床墊,側臥時雙膝間夾枕減輕腰部壓力。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下肢放射痛需及時就醫排除椎間盤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