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囊炎和陰囊濕疹可通過病因、癥狀及治療方式區分。陰囊炎多由細菌或真菌感染引起,表現為紅腫熱痛;陰囊濕疹屬于過敏性皮膚病,以瘙癢、脫屑為主。兩者在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處理原則上存在明顯差異。
1、病因差異
陰囊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導致,常見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細菌,或白色念珠菌等真菌。陰囊濕疹屬于非感染性炎癥,多與接觸過敏原、局部多汗、內分泌失調等因素相關,部分患者存在遺傳性過敏體質。
2、癥狀特點
陰囊炎急性期可見陰囊皮膚發紅腫脹,伴有明顯觸痛或灼熱感,嚴重時可出現膿性分泌物。陰囊濕疹以劇烈瘙癢為典型表現,皮膚可見丘疹、水皰或苔蘚樣變,慢性期呈現干燥脫屑,但無顯著疼痛感。
3、體征區別
陰囊炎患者查體可見局部溫度升高,可能出現淋巴結腫大,實驗室檢查可發現白細胞計數增高。陰囊濕疹皮膚表現為對稱性皮損,邊界不清,抓撓后易出現滲出或結痂,過敏原檢測可能呈陽性。
4、治療方法
陰囊炎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如莫匹羅星軟膏、酮康唑乳膏等。陰囊濕疹以抗組胺藥和糖皮質激素外用為主,如氯雷他定片、氫化可的松乳膏,嚴重時需配合免疫調節治療。
5、預防措施
陰囊炎預防需保持局部清潔干燥,避免穿緊身褲。陰囊濕疹患者應遠離已知過敏原,選擇純棉透氣內衣,洗澡水溫不宜過高。兩者均需避免抓撓,出現持續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
日常需注意觀察癥狀變化,陰囊炎可能伴隨發熱等全身癥狀,濕疹易反復發作。建議穿著寬松透氣的棉質內褲,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飲食上減少辛辣食物攝入,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病情恢復。若自行護理后癥狀未緩解,或出現皮膚潰爛、滲液增多等情況,須立即至皮膚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