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腫瘤可分為良性、癌前病變和惡性三大類,主要包括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和黑色素瘤。
1、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是最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多見于中老年人。典型表現為褐色或黑色隆起性斑塊,表面呈天鵝絨樣或疣狀,好發于面部、軀干等皮脂腺豐富區域。該病變與紫外線暴露和皮膚老化相關,通常無需治療,若影響美觀可通過冷凍、激光或手術切除處理。
2、日光性角化病:
日光性角化病屬于癌前病變,長期紫外線損傷導致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異常增生。表現為紅色鱗屑性斑片,觸摸有砂紙樣粗糙感,好發于曝光部位。約10%可能進展為鱗狀細胞癌,建議采用冷凍治療、局部使用5-氟尿嘧啶軟膏或光動力療法干預。
3、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但具有局部侵襲性。典型表現為珍珠樣光澤的結節伴毛細血管擴張,中央可形成潰瘍。好發于頭頸部,與紫外線累積暴露密切相關。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Mohs顯微描記手術可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
4、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是第二常見的皮膚癌,可發生轉移。臨床表現為硬結或潰瘍性腫物,表面可有角質增生。長期日光暴露、慢性炎癥刺激及免疫抑制是其高危因素。早期病變可通過手術切除,晚期需結合放療和靶向治療,轉移病例五年生存率顯著降低。
5、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惡性程度最高的皮膚腫瘤,起源于黑色素細胞。特征為不對稱、邊緣不規則、顏色不均的色素性皮損,可快速增大。ABCDE法則不對稱、邊界不清、顏色多樣、直徑大于6mm、進展變化有助于早期識別。治療需廣泛切除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晚期采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等系統治療。
日常需做好防曬措施,使用廣譜防曬霜并避免正午陽光直射。定期進行皮膚自查,關注原有痣的形態變化或新發皮損。建議高風險人群每年接受專業皮膚鏡檢查,發現可疑皮損應及時活檢確診。保持均衡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D和抗氧化物質,避免吸煙等危險因素。皮膚腫瘤的預后與早期診斷密切相關,規范化治療可使多數患者獲得良好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