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旁疝可能由腹壁肌肉薄弱、術后愈合不良、慢性咳嗽、便秘、肥胖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局部包塊、疼痛、嵌頓、感染、腸梗阻等癥狀。
1、局部包塊:
造口旁疝最常見的表現是造口周圍出現可復性包塊,站立或腹壓增高時突出,平臥后可能消失。包塊增大可能導致造口袋粘貼困難,增加護理難度。日常需避免提重物、劇烈咳嗽等增加腹壓的行為,必要時使用腹帶支撐。
2、慢性疼痛:
疝囊長期牽拉周圍組織可能引起鈍痛或墜脹感,影響日常活動。疼痛加劇可能提示嵌頓風險。建議調整體位減輕壓力,避免長時間站立,疼痛持續需就醫評估是否需手術修補。
3、嵌頓風險:
疝內容物無法回納可能導致腸管血運障礙,表現為突發劇痛、包塊變硬、嘔吐等急癥。嵌頓超過6小時可能引發腸壞死,需緊急手術處理。日常注意觀察包塊回納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就診。
4、感染風險:
疝囊表面皮膚反復摩擦易破損感染,表現為紅腫、滲液、發熱。合并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者風險更高。護理時需保持造口周圍清潔干燥,選擇合適尺寸的造口袋,感染時需抗生素治療。
5、腸梗阻:
疝囊內腸管粘連或扭轉可能導致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為腹脹、排氣排便減少。嚴重時需禁食胃腸減壓,必要時行疝修補術或腸切除吻合術。術后需控制體重、預防便秘以減少復發。
造口旁疝患者需保持均衡飲食,多攝入高纖維食物如燕麥、芹菜預防便秘;避免洋蔥、豆類等產氣食物;規律進行腹式呼吸訓練增強腹肌;選擇無張力疝修補術或腹腔鏡手術時,術后需遵醫囑使用腹帶3-6個月,定期復查評估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