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修補術是指通過手術方式修復穿孔鼓膜的醫療操作,主要用于治療慢性中耳炎、外傷性鼓膜穿孔等疾病。手術方法主要有內植法、外植法、夾層法、脂肪移植法、軟骨膜移植法等。
1、內植法
內植法是將移植材料放置在鼓膜內側的方法,適用于中小型穿孔。常用移植材料包括顳肌筋膜、軟骨膜等。手術需在顯微鏡下操作,將移植材料貼合于鼓膜殘緣內側,利用纖維蛋白膠固定。術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
2、外植法
外植法是將移植材料覆蓋在鼓膜外側的技術,適合較大穿孔或邊緣性穿孔。手術時需去除穿孔邊緣上皮,將移植材料鋪于鼓膜外側并用明膠海綿支撐。該方法操作視野清晰,但術后可能出現移植物移位,需定期復查。
3、夾層法
夾層法是將移植材料置于鼓膜纖維層與黏膜層之間的術式,兼具內植法和外植法的優點。手術需分離鼓膜內外兩層,插入移植材料后加壓固定。該方法愈合率高,特別適用于鼓膜緊張部穿孔,但技術要求較高。
4、脂肪移植法
脂肪移植法采用耳垂脂肪組織作為填充材料,適用于微小穿孔。手術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將脂肪塊嵌入穿孔處并用明膠海綿固定。該方法創傷小、操作簡便,但存在脂肪吸收導致手術失敗的可能,需嚴格掌握適應癥。
5、軟骨膜移植法
軟骨膜移植法采用耳屏或耳甲腔軟骨膜作為移植材料,適用于反復穿孔或愈合不良病例。軟骨膜具有較強抗感染能力和結構穩定性,術后不易萎縮。手術需精確修剪軟骨膜大小,確保與穿孔邊緣緊密貼合。
鼓膜修補術后需保持術耳清潔干燥,避免進水或氣壓驟變。建議術后1個月內禁止游泳、乘飛機,擤鼻時應單側交替進行。飲食宜清淡,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如魚類、蛋類、新鮮果蔬,促進組織修復。術后3個月需復查聽力測試評估手術效果,如出現耳痛、流膿等異常應及時復診。日常應注意預防上呼吸道感染,避免用力掏耳等可能損傷鼓膜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