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息肉通常需要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治療,多數情況下建議切除。宮頸息肉的處理方式主要有觀察隨訪、藥物治療、手術切除、病理檢查、預防復發。
1、觀察隨訪
體積較小且無癥狀的宮頸息肉可暫不處理,定期婦科檢查觀察其變化即可。這類息肉多為良性增生,生長緩慢,但需排除惡性病變可能。建議每3-6個月進行陰道鏡或超聲復查,監測息肉大小及形態變化。
2、藥物治療
伴有炎癥反應的宮頸息肉可嘗試抗炎治療,常用藥物包括保婦康栓、消糜陰道泡騰片等中成藥。藥物治療適用于合并宮頸炎或陰道炎的情況,能緩解異常分泌物等癥狀,但無法消除息肉本體。
3、手術切除
有異常出血、反復感染或快速增大的息肉建議手術摘除,門診常用宮頸息肉鉗夾術或電切術。手術能徹底去除病灶,術后標本需送病理檢查以明確性質。該操作創傷小,多數患者術后24小時即可恢復日常活動。
4、病理檢查
所有切除的宮頸息肉必須進行病理學診斷,這是鑒別良惡性腫瘤的金標準。病理報告將明確息肉類型,如炎癥性息肉、纖維上皮性息肉等,并排除宮頸癌前病變等特殊情況。
5、預防復發
術后需控制慢性宮頸炎等誘發因素,保持會陰清潔,避免頻繁宮腔操作。高危型HPV感染者應定期篩查,妊娠期女性出現息肉需謹慎處理。復發患者建議進一步檢查內分泌或免疫系統異常。
宮頸息肉患者日常應注意避免辛辣刺激飲食,適當補充維生素和優質蛋白增強免疫力。同房時注意衛生防護,月經期勤換衛生用品。術后1個月內禁止盆浴和游泳,出現異常出血或發熱需及時復診。建議每年進行宮頸癌篩查,合并HPV感染或宮頸上皮內瘤變者需遵醫囑加強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