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完月經又有出血可能是排卵期出血、內分泌失調、婦科炎癥、子宮內膜息肉或宮頸病變等原因引起。主要有排卵期出血、黃體功能不全、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息肉、宮頸炎等。
1、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雌激素水平短暫下降可能導致子宮內膜部分脫落,出現少量出血。通常持續2-3天,出血量少于月經,可伴有輕微腹痛。保持外陰清潔,避免劇烈運動即可。
2、黃體功能不全
黃體分泌孕激素不足會導致子宮內膜不規則脫落,表現為月經后點滴出血。可能伴隨月經周期縮短或經前淋漓出血。需檢查性激素六項,必要時補充黃體酮。
3、子宮內膜炎
細菌感染引起的子宮內膜炎癥會導致異常子宮出血,可能伴有下腹墜痛、白帶增多。需做婦科檢查和白帶常規,可遵醫囑使用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療。
4、子宮內膜息肉
子宮內膜局部過度生長形成的息肉容易引起經間期出血,超聲檢查可見宮腔內占位病變。較小息肉可用地屈孕酮治療,較大息肉需宮腔鏡手術切除。
5、宮頸炎
宮頸糜爛或宮頸管黏膜炎癥可能導致接觸性出血,常見于同房后。需做宮頸TCT和HPV檢查,可選用保婦康栓、干擾素栓等藥物治療,嚴重者需物理治療。
建議記錄出血時間和伴隨癥狀,避免過度勞累和辛辣刺激飲食。出血期間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選擇棉質內褲并勤換衛生巾。若出血持續超過1周或伴隨嚴重腹痛、發熱等癥狀,應及時就診婦科完善超聲、激素水平等檢查,明確病因后針對性治療。日常注意規律作息,保持心情愉悅,適當補充含鐵食物預防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