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兩虛指的是氣血虧損以及臟腑功能失調。一般情況下,氣血兩虛的病變多見于肝和脾兩臟。具體分析如下:
1.肝:肝主疏泄,具有滋養血液、調節情緒等功效。肝臟功能異常或氣血失調時,容易引起情緒波動、心煩易怒、失眠等癥狀,同時還可能對身體各方面的代謝和調節產生影響,加重氣血兩虛的程度。常見的由肝氣血兩虛引起的病癥包括月經不調、失眠多夢、乳房脹痛等。
2.脾:脾主運化水液,在中醫理論中被稱為“后天之本”,其功能主要包括消化吸收、氣血生化等多個方面。如果脾臟功能出現異常,就會導致身體能量供給不足、水液代謝失衡等問題,從而引起氣血兩虛的病變。在臨床上,常見的由脾氣血兩虛引起的疾病包括貧血、食欲不振、腹瀉等。
因此,調整脾和肝的功能,促進氣血生化,有助于緩解氣血兩虛引發的各種不適癥狀。平常可通過調節飲食、運動等方式維持身體健康,對于存在患病風險或早期癥狀者建議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