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重建是通過手術修復或替換斷裂韌帶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于恢復關節穩定性。手術方式包括自體肌腱移植、異體肌腱移植和人工韌帶植入三種。
1、自體移植:
采用患者自身其他部位的肌腱如腘繩肌腱、髕腱替代損傷韌帶。自體組織相容性好,排斥風險低,但可能造成取腱部位疼痛或肌力減弱。術后需配合康復訓練恢復關節功能,約6-12個月可重返運動。
2、異體移植:
使用經過處理的捐贈者肌腱進行重建。適用于多韌帶損傷或自體肌腱條件不佳者,避免二次創傷,但存在輕微排斥反應風險。異體肌腱需要更長時間與宿主組織融合,康復周期可能延長至9-15個月。
3、人工韌帶:
采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合成韌帶,具有即刻穩定性強的特點。常用于對早期負重要求高的運動員,但長期可能存在磨損或斷裂風險。人工韌帶需定期影像學評估,5-10年可能需翻修手術。
4、關節鏡技術:
現代韌帶重建多采用微創關節鏡完成,通過3-5個鑰匙孔大小的切口操作。相比開放手術,關節鏡技術創傷小、出血少,術后粘連風險降低,住院時間可縮短至1-3天。
5、適應癥選擇:
前交叉韌帶完全斷裂、踝關節外側韌帶慢性松弛等嚴重影響關節穩定的損傷需重建。部分撕裂可先嘗試支具固定保守治療,若持續關節不穩再考慮手術。年齡、活動需求及合并傷會影響術式決策。
術后康復需分階段進行:初期0-6周重點控制腫脹、維持關節活動度;中期6-12周逐步增加力量訓練;后期3-6個月引入平衡協調練習。飲食應保證每日1.2-1.5克/公斤體重的優質蛋白質攝入,補充維生素C促進膠原合成,同時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擔。康復期間避免跳躍、急轉等高風險動作,定期復查評估韌帶愈合情況。吸煙會顯著延緩組織修復,建議術前術后至少戒煙3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