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股骨頭壞死是一種因股骨頭血供中斷導致骨組織壞死的疾病,醫學上稱為兒童股骨頭骨骺缺血性壞死或Legg-Calvé-Perthes病。該病多見于4-8歲兒童,可能與外傷、凝血異常、遺傳因素、激素使用或血管發育異常有關,表現為髖部疼痛、跛行、關節活動受限等癥狀。
1、外傷因素
髖關節外傷可能導致股骨頭血供受損,如跌倒或撞擊等外力作用。兒童骨骼處于發育階段,血管較脆弱,輕微損傷也可能影響局部血液循環。早期可通過限制劇烈運動、使用拐杖減輕負重,嚴重時需石膏固定或矯形器輔助。
2、凝血功能異常
先天性凝血障礙或獲得性血栓傾向會增加血管堵塞風險。此類患兒可能伴隨其他部位出血或血栓病史,需通過血液檢查確診。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凝藥物,同時配合物理治療維持關節活動度。
3、遺傳易感性
部分患兒存在家族遺傳傾向,與COL2A1基因突變等相關。這類病例常表現為雙側股骨頭受累,且發病年齡較小。建議有家族史的兒童定期進行髖關節篩查,早期發現可通過生物力學矯正干預。
4、激素使用影響
長期大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可能抑制成骨細胞活性并干擾脂質代謝,導致骨內壓增高。常見于白血病、腎病綜合征等需激素治療的患兒。需嚴格遵醫囑調整用藥方案,并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預防骨量流失。
5、血管發育異常
股骨頭供血動脈先天狹窄或畸形會造成慢性缺血,多合并其他血管異常。血管造影可明確診斷,輕癥可通過高壓氧治療改善血供,重癥需考慮血管重建手術或髖關節鏡清理術。
患兒日常應避免跑跳等沖擊性運動,選擇游泳、騎自行車等低負荷活動。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和鈣質攝入,如牛奶、魚類、豆制品,必要時補充維生素D。定期復查X線或MRI監測股骨頭修復情況,若出現關節畸形需及時進行骨盆截骨等矯形手術。家長需關注患兒步態變化,夜間疼痛可熱敷緩解,嚴格遵醫囑進行康復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