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吐后胃痛緩解可能與胃酸反流減少、胃內壓力降低等因素有關。常見原因包括急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通常表現為上腹灼痛、惡心、反酸等癥狀。
胃酸刺激減輕是首要因素。嘔吐可暫時排出過量胃酸,降低胃黏膜受腐蝕程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嘔吐后,酸性物質對食管的刺激減弱,疼痛隨之緩解。建議通過小蘇打水或鋁碳酸鎂等抗酸劑中和胃酸。
胃內壓下降是另一關鍵原因。暴飲暴食后胃部過度擴張,催吐能快速緩解胃平滑肌痙攣。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延遲時,嘔吐可改善胃動力紊亂。日常需避免進食過快,每餐控制在七分飽。
賁門括約肌松弛需引起警惕。反復催吐可能導致食管下段括約肌功能失調,長期可能誘發反流性食管炎。典型癥狀包括胸骨后燒灼感、夜間嗆咳。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可減少胃酸分泌。
幽門螺桿菌感染不容忽視。該菌株破壞胃黏膜屏障后,嘔吐可能暫時緩解炎癥反應。確診需進行碳13呼氣試驗,克拉霉素聯合阿莫西林的三聯療法是常用方案。
持續胃痛伴嘔血需立即就醫。警惕胃潰瘍穿孔或食管賁門黏膜撕裂,這類急癥可能出現柏油樣便、休克等癥狀。胃鏡檢查能明確出血部位,必要時需內鏡下止血或外科手術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