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可能由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糖尿病、血液高凝狀態等原因引起。腦梗塞是腦部血液供應障礙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常見癥狀包括偏癱、言語障礙、意識模糊等。
1、高血壓
長期高血壓會損傷腦血管內皮細胞,加速動脈硬化進程,增加腦梗塞發生概率。血壓控制不佳時,腦血管承受壓力過大,可能導致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患者需定期監測血壓,低鹽飲食,規律服用降壓藥物如氨氯地平、纈沙坦等。
2、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是腦梗塞主要原因,斑塊破裂后誘發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頸動脈和腦動脈粥樣硬化最危險。患者可能出現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需控制血脂,服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藥,嚴重者需頸動脈內膜剝脫術。
3、心臟病
心房顫動等心臟病易在心房內形成血栓,血栓脫落隨血流進入腦動脈導致栓塞。風濕性心臟病、心肌梗死也可引發腦梗塞。患者需抗凝治療,使用華法林或利伐沙班,定期檢查凝血功能。
4、糖尿病
糖尿病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和血液黏稠度增高,加速動脈硬化。長期高血糖會損害小血管,引發腔隙性腦梗塞。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使用二甲雙胍等降糖藥,定期檢查糖化血紅蛋白。
5、血液高凝狀態
某些遺傳性或獲得性凝血功能異常會增加血栓形成風險。如抗磷脂抗體綜合征、蛋白C缺乏等。患者可能出現反復血栓事件,需長期抗凝治療,定期監測凝血指標,避免脫水等誘發因素。
預防腦梗塞需綜合管理危險因素,包括低鹽低脂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體重。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規律服藥,定期復查。出現言語不清、肢體無力等先兆癥狀應立即就醫。康復期患者需堅持肢體功能鍛煉和語言訓練,改善預后。保持良好作息和心態對預防腦梗塞復發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