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通過奧美拉唑、硫糖鋁、血凝酶等藥物治療,通常由胃潰瘍、食管靜脈曲張破裂、藥物刺激、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飲酒等因素引起。
1、抑酸藥物:
奧美拉唑通過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黏膜損傷,泮托拉唑適用于長期用藥患者,雷貝拉唑起效更快。這類藥物需空腹服用以增強效果,療程通常為4-8周。
2、黏膜保護劑:
硫糖鋁在潰瘍面形成保護膜,枸櫞酸鉍鉀兼具抑制幽門螺桿菌作用。服藥期間可能出現便秘或黑便,需與抑酸藥間隔兩小時服用。
3、止血藥物:
血凝酶可靜脈注射或局部噴灑,氨甲環酸適用于纖溶亢進導致的出血。嚴重出血需配合內鏡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治療。
4、病因治療:
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需采用四聯療法,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和鉍劑。食管靜脈曲張破裂需使用生長抑素類似物,必要時行套扎手術。
5、輔助用藥:
嚴重貧血患者需補充鐵劑和維生素B12,失血性休克需靜脈補液。阿司匹林等損傷黏膜藥物需立即停用,改用氯吡格雷替代。
急性期需禁食1-2天后逐步過渡到米湯、藕粉等流質飲食,恢復期選擇低纖維的饅頭、蒸魚等。避免辛辣、過熱食物及濃茶咖啡,戒煙酒并保持規律作息,出血停止兩周后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定期復查胃鏡監測愈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