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青光眼可通過藥物治療、激光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該病主要由房水循環障礙導致眼壓升高引起,典型表現為眼脹頭痛、視力下降及視野缺損。
藥物治療是控制眼壓的基礎手段。前列腺素類衍生物如拉坦前列素能增加房水流出,β受體阻滯劑如噻嗎洛爾可減少房水生成,碳酸酐酶抑制劑如布林佐胺則通過雙重機制調節眼壓。需注意藥物可能引發結膜充血或心率變化等副作用。
激光治療適用于開角型青光眼早期。選擇性激光小梁成形術通過改善房水引流降低眼壓,激光周邊虹膜切除術則用于解除瞳孔阻滯。這類微創操作恢復快,但部分患者可能需重復治療。
對于藥物和激光控制不佳者,需考慮手術治療。小梁切除術通過建立新房水外流通道降壓,青光眼引流閥植入術適用于難治性病例。術后需密切監測濾過泡狀態和眼壓波動。
房角結構異常、晶狀體位置改變等解剖因素可能誘發青光眼急性發作,常伴隨惡心嘔吐等全身癥狀。長期高眼壓可導致視神經萎縮,定期眼底檢查和視野監測對評估病情進展至關重要。
出現虹視現象或突發視力模糊時建議立即就醫。日常需避免暗環境長時間用眼,控制咖啡因攝入量,情緒波動可能誘發眼壓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