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性陰道病患者日常需注意陰道微生態平衡維護、避免刺激因素、規范用藥、定期復查及伴侶協同管理。
1、清潔護理:
每日使用溫水清洗外陰,避免使用堿性洗液或陰道沖洗器。選擇純棉透氣內褲,每日更換并單獨手洗晾曬。經期衛生巾每2-3小時更換,避免穿緊身化纖衣物。如廁后從前向后擦拭,防止腸道細菌污染。
2、行為禁忌:
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愈后使用避孕套減少交叉感染。避免泡澡、游泳等長時間浸水活動。減少使用護墊,防止局部潮濕環境滋生細菌。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如火鍋、酒精,控制高糖飲食攝入。
3、用藥規范:
遵醫囑足療程使用甲硝唑、克林霉素或替硝唑等藥物,即使癥狀消失也不擅自停藥。陰道栓劑放置前清潔雙手,用藥期間出現灼熱感應及時復診。避免同時使用其他陰道制劑干擾療效。
4、微生態調節:
療程結束后可補充陰道乳酸桿菌制劑,如定君生、延華等。日常攝入含益生菌的酸奶、泡菜等發酵食品。每周食用2-3次富含低聚糖的洋蔥、大蒜,促進有益菌定植。
5、監測隨訪:
完成治療后1周復查白帶常規,3個月內每月隨訪1次。記錄分泌物性狀變化,出現灰白色魚腥味分泌物及時就醫。伴侶需同步檢查,男性可口服甲硝唑預防攜帶狀態。
保持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推薦每周進行瑜伽、快走等溫和運動3-4次。飲食注意增加深色蔬菜、全谷物攝入,每日飲水1500ml以上。建立健康檔案記錄發作頻率與誘因,妊娠期患者需加強產科隨訪。避免濫用抗生素破壞菌群平衡,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應定期婦科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