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患者需重點避免誘因并加強皮膚管理。日常注意事項主要包括避免接觸過敏原、調節免疫狀態、科學護膚和監測病情變化四個方面。
避免接觸過敏原是控制發作的關鍵。常見誘發因素包括海鮮、堅果等易致敏食物,塵螨、花粉等吸入性物質,以及青霉素等藥物。建議記錄飲食日記,必要時進行過敏原檢測。部分患者對冷熱刺激敏感,需避免突然溫度變化。
調節免疫狀態有助于減少復發。保持規律作息,保證7-8小時睡眠,長期熬夜可能加重免疫紊亂。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維生素D可能改善免疫功能,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壓力過大可能誘發癥狀,可通過正念冥想等方式緩解焦慮。
科學護膚能減輕皮膚不適。選擇無香料、無酒精的溫和洗護產品,洗澡水溫控制在37℃左右。發作期間避免搔抓,可冷敷緩解瘙癢。穿著寬松純棉衣物,減少摩擦刺激。室內濕度建議維持在50%-60%,過度干燥可能加重癥狀。
監測病情變化對調整治療方案很重要。記錄風團發作頻率、持續時間和伴隨癥狀,如出現胸悶、呼吸困難需立即就醫。慢性蕁麻疹可能合并甲狀腺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建議每6-12個月復查甲狀腺功能。癥狀持續6周以上應考慮完善幽門螺桿菌檢測。
少數患者可能出現血管性水腫或過敏性休克等嚴重反應,建議隨身攜帶抗組胺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考慮生物制劑等新型治療方式,需由皮膚科醫生評估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