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肺出血可通過保持呼吸道通暢、供氧支持、藥物治療、輸血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新生兒肺出血通常由缺氧、感染、凝血功能障礙、先天性心臟病、早產等因素引起。
1、保持呼吸道通暢
新生兒肺出血時需立即清理呼吸道,防止血液阻塞氣道導致窒息。護理人員應使用吸痰器輕柔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必要時進行氣管插管建立人工氣道。體位保持頭低腳高位有助于減少血液流入肺部。
2、供氧支持
根據血氧飽和度監測結果給予不同濃度氧氣,輕癥可采用鼻導管吸氧,中重度需使用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或機械通氣。氧療過程中需密切監測動脈血氣,避免氧中毒或二氧化碳潴留。
3、藥物治療
常用藥物包括酚磺乙胺注射液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注射用血凝酶促進局部止血,維生素K1注射液糾正凝血功能障礙。嚴重病例可短期使用腎上腺素收縮肺血管。所有藥物均需在新生兒科醫師指導下使用。
4、輸血治療
對于失血量較大或合并貧血的新生兒,需及時輸注紅細胞懸液補充血容量。存在凝血功能異常時,應輸注新鮮冰凍血漿或冷沉淀補充凝血因子。輸血前后需監測生命體征和實驗室指標。
5、手術治療
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持續性肺出血或存在血管畸形者,需考慮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或開胸手術止血。先天性心臟病導致的肺出血應在穩定后盡早進行心臟矯治手術。術前需全面評估手術風險和獲益。
新生兒肺出血患兒出院后需定期隨訪肺部情況,居家護理注意保持環境溫濕度適宜,避免呼吸道感染。喂養時采取少量多次方式,密切觀察有無呼吸急促、發紺等異常。按醫囑補充鐵劑預防貧血,接種疫苗需咨詢專科出現任何異常癥狀應及時返院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