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過多可能由內分泌失調、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礙、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原因引起。月經量超過80毫升或持續超過7天屬于月經過多,需警惕病理性因素。
1、內分泌失調
青春期或圍絕經期女性常見激素水平波動,導致子宮內膜增厚脫落異常。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伴經量增多,可能伴隨乳房脹痛或情緒波動。可通過規律作息、減少壓力等方式調節,必要時需檢測性激素六項。
2、子宮肌瘤
黏膜下肌瘤易造成宮腔面積增大,經期收縮止血功能減弱。典型癥狀為大量血塊、經期延長及貧血乏力。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較小肌瘤可服用氨甲環酸等止血藥,直徑超過5厘米需考慮肌瘤剔除術。
3、子宮內膜息肉
息肉組織干擾子宮收縮并增加出血面積,常見經間期出血與月經淋漓不盡。宮腔鏡檢查是金標準,確診后可行息肉電切術,術后需定期復查預防復發。
4、凝血功能障礙
血小板減少或凝血因子缺乏會導致經血不易凝固,可能伴有皮膚瘀斑或牙齦出血。需檢查血常規及凝血四項,確診后需治療原發病,月經期可短期使用酚磺乙胺等促凝血藥物。
5、子宮內膜異位癥
異位內膜組織影響子宮正常功能,常表現為進行性痛經伴月經量多。CA125檢測和腹腔鏡可輔助診斷,藥物治療首選孕三烯酮,重癥需手術清除病灶。
建議記錄月經周期表監測出血量,避免劇烈運動加重出血,適量補充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若出現頭暈心悸等貧血癥狀,或使用衛生巾每小時浸透超過3片持續2小時,應立即就醫排查器質性疾病。長期月經過多可能引發繼發性貧血,需定期檢測血紅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