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體壓縮骨折的高度部分情況下可以恢復,但恢復程度取決于骨折類型、治療方式和患者個體差異。壓縮性骨折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臥床休息、支具固定、椎體成形術、康復訓練、藥物鎮痛等。
1、臥床休息
輕度椎體壓縮骨折早期可通過絕對臥床2-3周緩解疼痛,臥床時保持脊柱軸向體位,避免扭轉或前屈動作。使用硬板床并在腰部墊軟枕維持生理曲度,期間配合腹式呼吸訓練預防墜積性肺炎。但長期臥床可能導致骨量進一步流失,需在疼痛緩解后逐步開始活動。
2、支具固定
定制胸腰骶支具可限制脊柱活動,減輕椎體負重壓力,為骨折愈合創造穩定環境。硬質支具需佩戴8-12周,每日除洗澡外持續使用。需注意支具可能造成皮膚壓瘡,應定期檢查骨突部位皮膚狀況,配合肌肉等長收縮練習預防廢用性肌萎縮。
3、椎體成形術
經皮椎體成形術或后凸成形術適用于疼痛明顯的中重度骨折,通過骨水泥注入恢復椎體高度。手術能快速穩定骨折并緩解疼痛,術后24小時即可下床活動。但骨水泥滲漏可能造成神經壓迫或肺栓塞,嚴重骨質疏松患者可能出現鄰近椎體再骨折。
4、康復訓練
骨折穩定后應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漸進式訓練,早期以腰背肌等長收縮為主,6周后逐步加入橋式運動、跪位平衡等練習。3個月后可進行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配合振動平臺訓練改善骨密度。訓練需避免脊柱旋轉和突然前屈動作。
5、藥物鎮痛
急性期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弱阿片類藥物控制疼痛,嚴重疼痛可短期使用鹽酸曲馬多。同時需聯用阿侖膦酸鈉等抗骨質疏松藥物,鈣劑和維生素D作為基礎補充。非甾體抗炎藥可能延緩骨折愈合,老年人需警惕胃腸道副作用。
椎體壓縮骨折后應保持充足鈣質和維生素D攝入,每日飲用3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多食用深綠色蔬菜和小魚干。康復期避免搬運重物及劇烈運動,建議使用長柄工具減少彎腰動作。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長期堅持抗骨質疏松治療可降低再骨折風險。睡眠時選擇中等硬度床墊,側臥時雙腿間夾枕頭保持脊柱中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