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下方凸起骨頭疼痛可能與脛骨結節骨骺炎、髕腱炎、骨軟骨瘤、骨折或骨關節炎有關。常見原因包括運動損傷、過度使用、骨骼發育異常、外傷及退行性病變。
1、脛骨結節骨骺炎
多發于青少年,因脛骨結節骨骺未閉合時受髕腱反復牽拉導致。表現為膝蓋下方局部腫脹、壓痛,運動后加重。可通過休息、冰敷緩解,嚴重時需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藥物,或進行物理治療。
2、髕腱炎
因跳躍或跑步等重復性動作導致髕腱勞損,疼痛集中于髕骨下端與脛骨連接處。急性期需停止運動,采用超聲波治療,可遵醫囑使用塞來昔布膠囊、洛索洛芬鈉片等非甾體抗炎藥,配合離心訓練康復。
3、骨軟骨瘤
良性骨腫瘤常表現為無痛性骨性凸起,若壓迫周圍組織可能引發疼痛。需通過X線或CT確診,較小腫瘤無須處理,生長迅速或癥狀明顯者可手術切除,術后病理檢查排除惡變。
4、骨折
脛骨平臺或脛骨結節骨折后骨痂形成可能導致局部隆起,伴隨急性外傷史、活動受限。需石膏固定或手術復位,使用骨肽注射液促進愈合,康復期避免負重。
5、骨關節炎
中老年患者因關節退變可能出現骨贅增生,疼痛晨起明顯且活動后減輕。建議減少爬樓梯,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改善潤滑功能。
日常應避免長時間跪姿或深蹲動作,運動前充分熱身,選擇緩沖性好的運動鞋。體重超標者需控制體重以減輕膝關節負荷,疼痛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隨關節交鎖、明顯腫脹時需及時骨科就診。可適當補充鈣劑與維生素D,但須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藥掩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