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欲減退通過中醫治療多數情況下能獲得較好效果。中醫治療主要采用辨證施治原則,針對腎陽虛、肝郁氣滯、氣血不足等不同證型進行調理,常用方法包括中藥湯劑、針灸、艾灸等。
腎陽虛型性欲減退多與先天不足或房勞過度有關,表現為性欲低下、腰膝酸軟、畏寒肢冷。治療以溫補腎陽為主,可選用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等方劑,配合關元穴、命門穴艾灸。肝郁氣滯型常因情志不暢導致,伴隨胸脅脹悶、情緒抑郁,可用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配合太沖穴針灸調理氣機。
氣血不足型多見于久病體虛人群,癥狀包括面色蒼白、神疲乏力,歸脾湯、八珍湯是常用方劑,足三里穴針灸可增強療效。中醫治療強調整體調理,通常需連續用藥2-3個月經周期,同時需配合情志調節與規律作息。
少數器質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瘤等引起的性欲下降,需先解決原發病。建議在正規中醫機構就診,避免自行服用補腎壯陽類藥物。治療期間應保持適度運動,避免過度勞累,夫妻雙方共同參與心理疏導有助于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