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的治療方案需根據腫瘤大小、分化程度和轉移情況制定。直徑小于1厘米的局限性腫瘤可通過內鏡下切除或局部手術治愈;直徑1-2厘米或低分化腫瘤需行根治性切除術;已發生轉移者需結合生長抑素類似物、靶向藥物等綜合治療。
內鏡治療適用于黏膜層的小腫瘤。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能完整切除病灶,創傷小且恢復快。術后需定期復查腸鏡和超聲內鏡,監測有無復發。
外科手術是根治的主要手段。腫瘤位于直腸上段可行低位前切除術,中下段腫瘤需考慮經肛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aTME或腹會陰聯合切除術。手術范圍需包括腫瘤周圍1厘米正常組織,術中需進行快速病理檢查確認切緣陰性。
對于G1/G2級神經內分泌瘤,生長抑素類似物如奧曲肽可控制激素分泌癥狀并抑制腫瘤進展。G3級神經內分泌癌需采用依托泊苷聯合順鉑的化療方案。晚期病例可嘗試依維莫司等靶向藥物或肽受體放射性核素治療PRRT。
肝轉移灶可通過肝動脈栓塞、射頻消融或肝切除術處理。多學科協作診療MDT模式能優化治療方案選擇,涉及消化內科、腫瘤科、外科和影像科等多領域專家。
治療后需每3-6個月復查血嗜鉻粒蛋白ACgA、影像學檢查,持續監測5年以上。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便血或腹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