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動力學檢查可通過尿流率測定、膀胱壓力測定、尿道壓力測定、肌電圖監測、影像尿動力學等方式評估下尿路功能。該檢查通常由排尿功能障礙、神經源性膀胱、前列腺增生、尿道狹窄、膀胱過度活動癥等疾病需求引起。
1、尿流率測定:患者按日常習慣排尿至專用尿流率儀,儀器自動記錄尿流速度、排尿時間等參數。該檢查無創且操作簡單,可初步判斷是否存在排尿梗阻或膀胱收縮無力。檢查前需飲水使膀胱充盈,避免刻意用力排尿。
2、膀胱壓力測定:經尿道插入雙腔導管,持續灌注生理鹽水并同步記錄膀胱壓力變化。通過充盈期和排尿期的壓力曲線,可鑒別膀胱感覺過敏、低順應性膀胱等異常。檢查中需配合咳嗽、憋尿等動作以評估逼尿肌功能。
3、尿道壓力測定:采用微型傳感器導管沿尿道緩慢拉出,連續測量尿道各部位閉合壓力。數據可量化評估尿道括約肌功能,常用于壓力性尿失禁或尿道梗阻診斷。檢查過程可能產生輕微不適但無顯著疼痛。
4、肌電圖監測:在肛門或尿道周圍貼附電極片,記錄盆底肌群電活動。通過靜息狀態和排尿時的肌電信號對比,判斷是否存在逼尿肌-括約肌協同失調。檢查前需清潔皮膚以減少信號干擾。
5、影像尿動力學:在X線或超聲監視下進行膀胱灌注,動態觀察造影劑在尿路的流動情況。該方法能直觀顯示膀胱頸開放度、輸尿管反流等結構異常,適用于復雜病例的聯合評估。檢查需提前排空腸道以提高成像質量。
檢查前3天應停用影響排尿功能的藥物如α受體阻滯劑,穿著寬松衣物便于檢查操作。完成檢查后需增加飲水量促進排尿,避免尿路感染風險。存在急性尿路感染、嚴重血尿或心功能不全者需暫緩檢查,妊娠期女性應選擇無輻射的超聲尿動力學方案。日常可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減少咖啡因攝入以改善膀胱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