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長紅點可能由蚊蟲叮咬、過敏反應、濕疹、毛囊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原因引起,可通過局部冷敷、抗組胺藥物、糖皮質激素藥膏、抗生素治療、血液科就診等方式處理。
1、蚊蟲叮咬:
蚊蟲叮咬是夏季常見誘因,蟲體唾液中的蛋白質會引發局部免疫反應,導致皮膚出現紅色丘疹伴瘙癢。典型表現為孤立或散在的圓形凸起紅點,中心可見針尖大小咬痕。處理時可使用爐甘石洗劑外涂止癢,避免抓撓防止繼發感染。癥狀持續48小時無緩解或出現水皰需就醫。
2、過敏反應:
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或進食海鮮等致敏食物后,組胺釋放會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形成紅色斑丘疹。常伴有皮膚灼熱感和瘙癢,嚴重時可出現喉頭水腫。口服氯雷他定等二代抗組胺藥可緩解癥狀,反復發作者需進行過敏原檢測。
3、濕疹:
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可表現為對稱分布的紅斑、丘疹伴滲出傾向,急性期可見密集針尖大小紅點。發病與皮膚屏障功能障礙、免疫異常有關。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乳膏配合保濕劑可改善癥狀,避免使用堿性洗浴用品。
4、毛囊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會導致紅色炎性丘疹,中央可有膿頭,好發于多毛部位。與局部多汗、刮剃不當有關。輕度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范圍較大或伴發熱需口服頭孢類抗生素。保持皮膚清潔干燥是關鍵預防措施。
5、紫癜癥狀:
血小板減少或血管炎引起的出血性皮疹表現為壓之不褪色的紅點,常見于下肢。可能伴隨牙齦出血、鼻衄等癥狀。需立即查血常規排除血液系統疾病,確診后需根據病因進行免疫抑制或血小板輸注治療。
日常應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刺激,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避免燙傷皮膚。飲食上注意補充維生素C增強血管彈性,限制辛辣食物攝入。觀察紅點是否擴大融合、是否伴隨發熱等全身癥狀,新發不明原因皮疹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隨淤青、關節痛等表現時,需及時至皮膚科或血液科就診完善相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