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可通過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萘普生等藥物緩解。痛經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過多、子宮收縮異常、盆腔器質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原發性痛經多與前列腺素分泌過多有關,非甾體抗炎藥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布洛芬通過阻斷環氧化酶減少疼痛介質產生,對乙酰氨基酚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鎮痛,萘普生兼具抗炎鎮痛雙重作用。服用前需排除消化道潰瘍病史,避免與抗凝藥同用。
繼發性痛經常伴隨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腺肌病,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引發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和不孕,子宮腺肌病多表現為經量增多與子宮均勻增大。這類患者需完善婦科超聲或腹腔鏡檢查,醫生可能建議口服短效避孕藥或放置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
對于嚴重痙攣性疼痛,醫生可能開具解痙類藥物如顛茄片。中藥方面,元胡止痛片、少腹逐瘀丸等也有調節氣血運行的作用。所有藥物均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尤其青少年及備孕人群需注意藥物禁忌。
持續3天以上劇烈疼痛或伴隨發熱、異常出血時,需警惕盆腔炎性疾病。記錄疼痛周期與伴隨癥狀有助于醫生判斷病因,超聲檢查可鑒別器質性病變。日常保持腹部保暖、適量運動及低脂飲食可輔助改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