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經常不通氣可能與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感冒等因素有關。長期鼻塞會影響呼吸質量,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1、過敏性鼻炎
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后,鼻黏膜發生變態反應導致充血水腫。典型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部分患者伴有眼癢。可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孟魯司特鈉等藥物控制癥狀,日常需避免接觸過敏原。
2、慢性鼻竇炎
細菌或真菌引起的鼻竇黏膜慢性炎癥,常繼發于急性鼻竇炎未徹底治愈。癥狀包括膿性鼻涕、面部脹痛、嗅覺減退,可能伴隨低熱。治療需采用布地奈德鼻噴劑、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等藥物,嚴重者需行鼻內鏡手術。
3、鼻中隔偏曲
先天發育異常或外傷導致的鼻腔結構畸形,使一側鼻腔通氣受阻。可能引發反復鼻出血、頭痛,睡眠時癥狀加重。輕度偏曲可通過生理鹽水沖洗緩解,顯著影響呼吸功能者需手術矯正。
4、鼻息肉
鼻腔黏膜長期炎癥刺激形成的良性腫物,多見于過敏性鼻炎患者。表現為持續性鼻塞、嗅覺喪失,息肉較大時可見鼻腔內灰白色腫物。初期可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控制,體積較大息肉需手術切除。
5、感冒
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通常伴隨咽痛、發熱等全身癥狀。鼻腔黏膜充血腫脹導致暫時性通氣障礙,病程一般不超過兩周。可適當使用偽麻黃堿緩解鼻塞,需多飲水并保證休息。
日常保持室內空氣濕潤,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噴霧護理。避免用力擤鼻以防中耳炎,過敏體質者定期清洗床上用品。若鼻塞持續超過一個月或伴隨血性分泌物、視力改變等癥狀,需盡快至耳鼻喉科就診排查腫瘤等嚴重疾病。冬季外出時可佩戴口罩減少冷空氣刺激,飲食宜清淡并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