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樣體肥大可通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該病癥多由反復感染、過敏反應、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發,常見于3-10歲兒童群體。
藥物治療適用于輕中度肥大,常用藥物包括鼻用糖皮質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以及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孟魯司特鈉。這些藥物能減輕黏膜水腫,緩解鼻塞癥狀。伴有細菌感染時可短期使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
物理治療主要針對過敏性因素導致的情況。生理鹽水鼻腔沖洗能清除分泌物和過敏原,空氣凈化器可減少塵螨等過敏原接觸。低溫等離子射頻消融術是微創治療選擇,通過縮小腺樣體體積改善通氣功能。
手術治療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合并睡眠呼吸暫停或頜面發育異常者。全麻下腺樣體切除術是標準方案,術后需監測出血風險。部分病例可聯合扁桃體切除,但需嚴格評估手術指征。
腺樣體肥大可能引發夜間打鼾、張口呼吸等典型表現,長期未干預可能導致腺樣體面容或生長發育遲緩。建議出現持續鼻塞、聽力下降等癥狀時及時就診耳鼻喉科,通過鼻咽鏡或影像學檢查明確肥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