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出血可通過局部冷敷、藥物鎮痛、牙周治療、根管治療、拔牙等方式治療。牙疼出血通常由牙齦炎、牙周炎、齲齒、牙外傷、血液系統疾病等原因引起。
1、局部冷敷
牙齦出血伴隨腫脹時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面部,減少組織滲出和毛細血管出血。避免直接接觸皮膚導致凍傷,每次冷敷不超過15分鐘。該方法適用于外傷或智齒冠周炎引起的急性疼痛出血。
2、藥物鎮痛
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等非甾體抗炎藥可緩解牙源性疼痛。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等抗生素適用于細菌感染引起的牙齦出血。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長期服用損傷胃腸黏膜。
3、牙周治療
超聲波潔治能清除牙結石和菌斑,改善牙齦炎癥狀態。齦下刮治適用于牙周袋深度超過3毫米的病例,需配合局部沖洗和抗生素治療。治療后可能出現短暫牙齒敏感,通常2周內緩解。
4、根管治療
深齲或牙髓炎導致的疼痛出血需去除壞死牙髓,用氫氧化鈣等材料充填根管。治療需2-3次就診,術后可能出現咬合不適,1周內避免患側咀嚼。成功率可達90%以上,是保存患牙的主要方法。
5、拔牙
嚴重牙周病導致三度松動、縱裂牙或阻生智齒反復發炎時需拔除患牙。術前需評估血壓和凝血功能,術后24小時內禁止漱口和劇烈運動。缺牙區建議3個月后考慮種植修復或活動義齒修復。
日常需使用軟毛牙刷和牙線清潔,避免橫向刷牙損傷牙齦。增加獼猴桃、柑橘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攝入,增強毛細血管韌性。吸煙者建議戒煙以減少牙周刺激,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血糖控制。若出血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發熱、淋巴結腫大,應及時就診排查血液疾病或頜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