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和跖疣可通過外觀特征、形成原因及觸感進行區分。雞眼多因局部摩擦壓迫導致,表現為圓形角質增厚;跖疣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表面粗糙且可能伴隨黑點。
1、外觀差異
雞眼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界清晰,中心有半透明角質核心,周圍皮膚增厚發黃,多出現在足部受力部位。跖疣表面粗糙不平,可見黑色點狀毛細血管血栓,邊緣不規則,可能多發或融合成片,好發于足底非承重區。
2、形成原因
雞眼是長期機械摩擦導致的局限性角質增生,與鞋子不合腳或足部畸形有關。跖疣由HPV病毒1、2、4型感染表皮引起,具有傳染性,可通過直接接觸或公共環境傳播。
3、觸感癥狀
按壓雞眼時疼痛感垂直向下,去除壓力后疼痛緩解。跖疣在側向擠壓時疼痛明顯,可能伴隨瘙癢感,削除表層后易出血,病毒疣體向皮膚深層浸潤生長。
4、發展過程
雞眼隨外力持續存在而緩慢增大,去除誘因后可自行消退。跖疣可能長期存在或逐漸擴散,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復發,部分患者會自行消退但周期較長。
5、治療方式
雞眼可通過更換寬松鞋襪、使用減壓墊緩解,頑固性雞眼需冷凍或手術切除。跖疣需抗病毒治療,常用水楊酸制劑、冷凍療法或光動力治療,嚴重者需免疫調節藥物干預。
日常需保持足部清潔干燥,避免赤足行走于潮濕公共場所。選擇透氣合腳的鞋襪,減少足部摩擦與受壓。發現皮損持續不愈或擴散時,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明確診斷,避免自行剪刮導致感染擴散。均衡飲食與規律作息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降低病毒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