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頭刺痛可通過保持局部清潔、外用藥物、口服藥物、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龜頭刺痛通常由包皮龜頭炎、尿道炎、接觸性皮炎、外傷、腫瘤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溫水清洗龜頭及包皮內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劑。清洗后保持干燥,可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內褲。反復發作的炎癥需每日翻起包皮清洗,減少分泌物堆積。清洗時動作輕柔,避免摩擦加重刺痛感。
細菌性感染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或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性感染使用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乳膏。過敏性皮炎需外用氫化可的松乳膏,合并糜爛時可配合康復新液濕敷。藥物涂抹前需清潔患處,每日用藥兩到三次。
細菌感染可口服頭孢克洛或左氧氟沙星,真菌感染服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過敏性疾病需配合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抗生素使用需完成規定療程,避免耐藥性產生。
慢性炎癥可采用紅光或微波理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每次治療十五分鐘左右。包皮粘連者可嘗試手法分離,配合凡士林潤滑。物理治療需在醫療機構由專業人員操作,避免燙傷或撕裂傷。
反復發作的包皮龜頭炎建議行包皮環切術,尿道狹窄需進行尿道擴張術。疑似腫瘤病變需取活檢明確性質,根據病理結果決定切除范圍。術后需定期換藥,觀察傷口愈合情況。
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忌食辛辣刺激食物。選擇寬松透氣內褲,減少局部摩擦。未明確診斷前勿自行用藥,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癥狀持續超過一周或出現排尿困難、發熱等情況時,應及時到泌尿外科就診。日常注意觀察分泌物顏色及量的變化,記錄癥狀加重或緩解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