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瞳后需避免強光刺激、減少近距離用眼、防止眼部外傷、觀察藥物反應、注意出行安全。散瞳是眼科檢查或治療中常用的方法,通過藥物使瞳孔擴大,可能導致暫時性視力模糊和畏光。
1、避免強光刺激
散瞳后瞳孔無法自然收縮,強光直射可能損傷視網膜。建議佩戴防紫外線墨鏡,室內可拉窗簾減少自然光照射。避免直視陽光、白熾燈等光源,外出盡量選擇陰天或傍晚。
2、減少近距離用眼
睫狀肌麻痹會導致調節功能暫時喪失,閱讀或使用電子設備易引發視疲勞。檢查后4-6小時內不宜進行精細用眼活動,可閉眼休息或遠眺放松。兒童患者需暫停寫字、繪畫等學習任務。
3、防止眼部外傷
瞳孔擴大期間深度知覺減弱,碰撞風險增加。應避免劇烈運動、球類活動及駕駛車輛。幼兒需專人看護,防止跌倒或觸碰眼睛。游泳、桑拿等可能引發感染的活動也應暫停。
4、觀察藥物反應
部分人群可能出現面部潮紅、口干等抗膽堿能反應。使用阿托品等長效散瞳劑時,需監測眼壓變化。若出現持續頭痛、惡心嘔吐或視力驟降,應立即就醫排除青光眼急性發作。
5、注意出行安全
視物模糊可能影響判斷力,建議有人陪同往返醫院。上下樓梯需扶穩扶手,公共場所注意避讓障礙物。藥物作用完全消退前通常4-24小時不建議獨自外出或操作機械。
散瞳后應保持眼部清潔但避免揉眼,使用人工淚液緩解干澀感。飲食宜清淡,限制咖啡因攝入以防加重口干癥狀。恢復期間出現持續畏光、眼痛或視力未按期恢復時,應及時復診。不同年齡人群恢復時間存在差異,兒童及遠視患者藥物代謝較慢,需延長觀察期。定期眼科隨訪有助于評估瞳孔功能恢復情況,必要時可進行視覺訓練幫助調節力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