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癌的血液檢查主要關注腫瘤標志物CEA、CYFRA21-1、NSE、SCC-Ag及炎癥指標CRP。這些指標聯合影像學檢查可輔助診斷,但確診需依賴病理活檢。
1、CEA:
癌胚抗原CEA是肺腺癌最常用的腫瘤標志物,約60%患者血清水平升高。CEA對監測治療效果和復發有較高價值,但特異性較低,消化道腫瘤、吸煙者也可能出現輕度升高。動態觀察其變化趨勢比單次檢測更有意義。
2、CYFRA21-1:
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對非小細胞肺癌特異性較強,肺腺癌陽性率約50%-60%。該指標與腫瘤負荷相關,晚期患者水平顯著升高,手術或化療后下降提示治療有效。需注意肺炎、肺結核等良性疾病也可能導致輕度異常。
3、NSE:
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主要與小細胞肺癌相關,但部分肺腺癌患者伴神經內分泌分化時也可升高。其水平波動較大,溶血標本易出現假陽性。臨床多用于鑒別診斷和療效評估。
4、SCC-Ag:
鱗狀細胞癌抗原SCC-Ag在肺鱗癌中更典型,但肺腺癌合并鱗狀分化時可能異常。該指標受皮膚疾病、腎功能不全等干擾明顯,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連續監測有助于評估轉移風險。
5、CRP:
C反應蛋白CRP反映全身炎癥狀態,肺腺癌患者常伴隨慢性炎癥反應。高水平CRP提示預后不良,可能與腫瘤微環境免疫抑制相關。需排除感染等非腫瘤因素干擾。
血液檢查需空腹8-12小時后采血,避免劇烈運動影響結果。建議聯合低劑量螺旋CT篩查,40歲以上吸煙者每年檢查一次。若腫瘤標志物持續升高但影像學陰性,可考慮PET-CT進一步排查。確診需通過支氣管鏡或穿刺活檢獲取病理組織,基因檢測對靶向治療選擇至關重要。日常需戒煙并避免二手煙,補充維生素A/C及優質蛋白,適度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