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檢上皮細胞高可能由泌尿系統感染、尿路結石、腎炎、腎病綜合征、膀胱癌等因素引起。尿液中上皮細胞數量異常增多通常提示泌尿系統存在炎癥、損傷或腫瘤性病變,需結合其他檢查指標綜合判斷。
1、泌尿系統感染
細菌性膀胱炎或腎盂腎炎會導致尿路上皮細胞脫落增加。患者可能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尿常規檢查常伴隨白細胞升高。治療需根據病原學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頭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日常需保持會陰清潔,多飲水促進細菌排出。
2、尿路結石
結石移動過程中刮擦尿路黏膜,造成上皮細胞機械性脫落。典型癥狀為突發腰部絞痛伴血尿,B超或CT可明確診斷。小于6毫米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配合排石顆粒、尿石通丸等藥物促進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結石患者每日飲水量應達到2000毫升以上。
3、腎炎
腎小球腎炎時腎小管上皮細胞會大量脫落至尿液中。患者可能出現蛋白尿、血尿及水腫,需進行24小時尿蛋白定量和腎穿刺活檢確診。治療常用醋酸潑尼松片、環磷酰胺片、他克莫司膠囊等免疫抑制劑,同時限制食鹽攝入量每日不超過3克。
4、腎病綜合征
腎小球基底膜損傷導致足細胞脫落,表現為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癥。患者可出現全身凹陷性水腫,需使用呋塞米片利尿,配合纈沙坦膠囊減少蛋白尿。飲食需采用優質低蛋白模式,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每公斤體重0.8克。
5、膀胱癌
腫瘤組織侵襲膀胱黏膜導致異常上皮細胞脫落,常見于長期吸煙者。典型表現為無痛性肉眼血尿,膀胱鏡檢查可確診。早期可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晚期需膀胱全切配合吉西他濱等化療藥物。術后需定期膀胱灌注吡柔比星等藥物預防復發。
發現尿上皮細胞增高時建議復查晨尿并完善尿沉渣鏡檢,避免月經期或分泌物污染導致的假陽性。日常應注意觀察尿液顏色變化,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飲水量,限制高嘌呤飲食。若持續異常需進行泌尿系超聲、CT尿路造影等檢查,40歲以上吸煙者建議定期進行尿脫落細胞學篩查。出現血尿、腰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就診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