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陰陽兩虛是中醫辨證中的一種復雜證型,需通過滋補腎陰、溫補腎陽的藥物進行調理。常用藥物包括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左歸丸等中成藥,具體用藥需由中醫師根據個體癥狀配伍調整。
六味地黃丸以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為主,輔以澤瀉、牡丹皮、茯苓,適用于腎陰虧虛為主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金匱腎氣丸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桂枝、附子,針對腎陽虛兼水腫、畏寒肢冷更有效。左歸丸側重填補真陰,含龜板膠、鹿角膠等血肉有情之品,適合陰虛精虧嚴重者。
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陰陽兩虛夾雜癥狀,如既怕冷又手足心熱,此時可能需要交替使用上述藥物或選擇二仙湯等調和陰陽的復方。服藥期間需觀察口干、便秘或腹瀉等反應,及時調整方案。
伴有嚴重功能減退或器質性疾病者,建議配合西醫檢查明確病因。中藥調理通常需3個月以上療程,用藥期間需禁食生冷辛辣,避免過度勞累。孕婦及濕熱體質者慎用補腎類藥物,兒童用藥需嚴格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