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結石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解痙止痛藥、利膽藥、抗生素、膽汁酸制劑及中藥制劑等藥物緩解癥狀。常用藥物包括山莨菪堿、熊去氧膽酸、頭孢曲松、鵝去氧膽酸以及消炎利膽片等。
1、解痙止痛藥:
膽管結石發作時常伴隨膽絞痛,山莨菪堿可通過阻斷膽堿受體緩解平滑肌痙攣,減輕疼痛。阿托品也可用于解除膽道痙攣,但需注意青光眼患者禁用。此類藥物僅對癥處理,不能消除結石。
2、利膽藥:
熊去氧膽酸能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膽汁中膽固醇飽和度,對膽固醇性結石有溶解作用。鵝去氧膽酸同樣具有調節膽汁成分的功效,但需長期服用且可能引起腹瀉等副作用。
3、抗生素:
合并膽道感染時需使用頭孢曲松等廣譜抗生素控制炎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對常見膽道致病菌覆蓋良好,嚴重感染可聯合甲硝唑抗厭氧菌治療。抗生素使用需根據藥敏結果調整。
4、膽汁酸制劑:
鵝去氧膽酸可通過改變膽汁酸池組成促進膽固醇溶解,適用于直徑小于1厘米的X線透光結石。需持續用藥6-24個月,期間需定期超聲監測結石變化情況。
5、中藥制劑:
消炎利膽片具有清熱利濕、疏肝利膽作用,可輔助緩解脹痛癥狀。膽寧片等中成藥對小結石可能有一定排石效果,但缺乏大規模臨床證據支持,需配合西醫治療。
膽管結石患者需保持低脂飲食,每日脂肪攝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和動物內臟。適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芹菜等可促進膽固醇排泄。規律進食可刺激膽汁定期排放,推薦每日5-6次少量多餐。飲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釋膽汁。急性發作期需禁食并就醫,靜止期可進行散步等溫和運動改善膽汁循環。術后患者應定期復查超聲,監測肝功能指標變化。